1)第五十六章节_功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事的发展有时候并不在我们的预料之中,参谋们竭尽全力的也就只能做好一个个规划,制定出一份份作战计划,却无法左右战局的发展,毕竟战场上任何可能的事情都能够发生。事情的发展也不会总是如同我们所估计的那样所发展,就如同我们在战前并没有想过一场滂沱大雨会稀里哗啦地下上这么久。也正如我们同样没有想到敌人此时会崩溃地如此迅速。

  整个包围圈中的敌人并不少,其中有印尼国民军步兵第17师、第3装甲旅、步兵312师残部、步兵311师大部,以及还有印度陆军的一个军事通讯连,其实仅仅从兵力对比上来看,印尼印度联军还是占据着优势的,但是如果这个对比放在技术兵器方面,那么联军和我们之间的差距就显得有些过大了点。虽然综合而看,参与哥达布米作战的我军只有海军陆战队第1旅及我陆军第85机动步兵师,但由于能够获得的综合火力支援相差太大,故而联军根本无法在哥达布米这样的战场上来和我军做“殊死一战”,整个战场环境首先就决定了不可能有太大的变数,虽然下了一场大雨,但敌人并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这一时机,且我军的炮兵也竭力的给于了防御部队以炮火支援,故而敌人在哥达布米战场基本就是毫无作为,直至我军全面对其形成合围态势,这近十万印尼军居然都没有能够突破我军之防御。

  自海权理论权理论创始人、曾任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校长的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写下那本《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及相关著作之后,海权问题便是成为了军事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后意大利航空军官朱里奥-杜黑写下了四部关于制空权的著作:1921年修订的全面阐述其理论观点的《制空权》、1928年出版的强调新兵器在未来作战中作用的《未来战争的可能面貌》、1929年出版的论战性著作《扼要的重述》、1930年出版的描述未来欧洲大战可能面貌的《19××年的战争》并在1937年将这四部著作被合编后以《制空权》为名在罗马出版后,杜黑所阐述的关于制空权理论的基本观点,逐渐被世界各国军方所接纳、推崇。

  从那之后,制海权、制空权之争也由此出现,是要“巨舰大炮”,还是要“空中之翼”,自从一战后,美国陆军准将比利-米切尔开始鼓吹空军无敌论开始,美国人开始在争斗中迈步向前,鼓吹空军无敌的激进派散发出的“轰炸机对战列舰之战”这样的噱头使得美国海军部遇到新闻界和国会的强大压力。无论是新闻记者还是国会议员都纷纷要求海军给飞行员们一次机会来证明他们的“空军无敌”的观点,在这种压力下,海军部最终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