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4章 省城伊宁_潜伏在大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是当然,”乾隆道:“大夫不同于别的,把那些还没学成的人派了出去,不是拿人命当儿戏?”

  “让医部从京师及各省里抽调,内地的大夫多,各府各县里都有,就真是哪里突然传了疫病,四下派出人手一帮衬也就过来了。”

  “南北两疆一下子去了几十万人,军中有军医,兵士们还好说些。”

  “可是还有那么多的百姓和囚徒,再加上当地原来的人口,蒙古各部历来都缺医少药,寻常人家生了病大多都用土法子胡乱治,然后就听天由命,全凭着身体去抗。”

  “内地再没有足够的大夫派过去,百姓们平时有了病没人医治不说,万一传出了疫病,就是天大的事!”

  “派出一千个大夫入疆,一个都不能少!而且必须是从医五年以上,真正能独立的望闻问切,出方抓药的人。”

  “如果其中有滥竽充数的,朕唯医部的堂官是问!”

  “皇上,”弘晓道:“内地入疆万里之遥,往来殊为不便。”

  “各部派出入疆的官员,似乎也应该允许带上家眷,这样他们办起差来才能安心。”

  “你不提朕倒忘说了,”乾隆笑道:“连囚屯的犯人都让带家眷,官员们哪有不让带的道理?”

  “不仅让带,而且这些官员与封疆大吏不同,他们带家眷不限定人数,想带多少带多少,举家迁移都可以。”

  “讷亲想着给班第和傅恒拟旨时加上这一条,两疆的省府县里按入疆官员家中人口的多少,给提供适宜的房屋。”

  “房屋不够使用的,府、县里统报到省里,由提督核准后拨银建造。”

  “参照军屯兵士的例,入疆官员的薪俸和禄米加两成,官员的家眷按照统一制订的章程分给土地。”

  “在疆期间的迁转悉同内地,以五年为期,五年后想调回内地的,遇缺先补,先前加两成的俸禄不变。吏部考绩卓异的,加一级任用。”

  “若有被选中入疆的官员拒不赴任的,就地革职,永不叙用!”

  “奴才遵旨。”讷亲道。

  乾隆又转对弘昼道:“你下去后让吏部出票拟,放岳浚海南巡抚。”

  看着众人有些惊愕的表情,他又笑道:“岳钟琪根本没有为他儿子要巡抚当。”

  “是朕与岳钟琪商议出兵准噶尔的方略时,不得已才拿岳浚来说事儿罢了。”

  “人家无端的为朝廷背了黑锅,挨了申斥,弄得颜面尽失。”

  “如今他老子又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即使他是个中平的才具,咱们好歹也得看在岳钟琪的份上,成全了他这个脸面才好。”

  众人这时才明白,怪不得当初皇上让把海南巡抚的缺先空出来,朝中官员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那巡抚的位置眼热,为此还议论纷纷。

  有人说是给傅恒留着的,只等他从准噶尔打完仗回来就上任。

  有人立马说,不对,皇后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