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4章 通融一下_穿到荒年,这个后娘有点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办理户籍的时候,安小暖可没闲着。

  她不是竖起耳朵听众人讲话,就是时不时问上衙役几句。

  把所有听到的消息综合起来,她知道县衙对难民的落户安排,确实是由近到远的。

  正如方才那位大爷所说的那般,早点把户籍给办了,才能落户到离青山县更近的村庄里。

  每一个村庄,都有不少的原住民,并不能接纳太多的难民。

  基本上,一个大村庄能接纳十五户或二十户人家左右,小村庄则接纳三户人家或者五户人家。

  等一个村庄饱和了,就换下一个村庄。

  而杏花村,据说在青山县附近,就是一个大村庄。

  原住民一共有五十多户,村民则有四百多不到五百个人。

  那杏花村的里正啊,也是个有本事儿的,将杏花村管理得井井有条,村民们的小日子都过得不错。

  所以县衙在安排难民的时候,就打算在杏花村多安排几户难民,至少得二十户。

  好巧不巧,安小暖一家是被安排到杏花村的第一户难民。

  也就是说,整个杏花村到目前为止,至少还有十九户的名额可以安排。

  这也是为何,办理户籍的人会叮嘱他们,三日后再来一趟。

  人家杏花村的里正也是有事情要忙的,不可能每天都来县城接人,只能等本村需要接收的难民都齐了,才一次性安排好。

  安小暖和刘氏对视了一眼,便小声跟那位办理户籍的人商量:“大人,您能不能行个方便

  ,今日暂时别往杏花村里落户别的难民了,明日再落户。”

  说着,也不等那位大人发怒,便将一锭二两的银子悄悄塞了过去:“不瞒您说,我们还有不少亲戚朋友需要落户,至少得有十几二十户人家吧。

  但我们住的地方有点远,家里又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所以不方便一窝蜂都跑来县城。

  只能让我们一家先过来,熟悉一下办理户籍的流程,回去后也好告诉他们,一共需要准备多少银子。”

  话说到这,安小暖顿了顿,才为难道:“现在嘛,我们是落户到杏花村了,可他们的户籍还没办呢!

  若要进城办理户籍的话,最快也得等到明天这个时辰了。

  您瞧瞧,县衙里要办户籍落户的人可不少,我担心他们来了以后,杏花村的接收名额满了。

  所以我想麻烦大人,稍微通融一下,给他们留点名额。

  毕竟都是亲戚朋友,还是住一个村好点,以后也方便照应。”

  说完,安小暖又道:“大家伙儿都认识,以后到了新的村子里,惹的麻烦也少不是?

  若五湖四海的人都凑到一起,跟大杂烩似的,那杏花村指不定就得鸡飞狗跳了。”

  这负责办理户籍文书的可不是普通衙役,而是青山县的主簿。

  他不仅有权还有头脑,一下就明白了安小暖话里的意思。

  确实。

  把同一个地方的人安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