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17章 同样的问题_重工崛起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朝阳认为巴雷特M82的枪管同样面临材料强度不足问题,主要理由来自于枪管的外径结构。

  由于是整体铸造结构,外径部分需要脱模角度,一般这个角度会控制在三度左右,所以通常你在观察铸造结构时,它的外表面不会是垂直的,而是倾斜的,拿M82的枪管外径来说,他呈现出来的是喇叭形状。

  问题出现在脱模角度上,王朝阳发现M82枪管外径被分成前后两部分,靠近准星的部分脱模角度是三度,然而在靠近板机的一侧,脱模角度增至五度。

  从铸造工艺角度来说,五度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而将前后两段分开设计也不合理。

  对于这个看似不合理的五度,王朝阳的理解是,增加枪管跟部的厚度,用以弥补枪管材料在强度上的不足。

  巴雷特M82使用的是十二点七乘九十九毫米的子弹,它的爆发威力是非常大的,为了承受爆炸力,巴雷特的枪管强度必须足够,尤其是枪管根部的强度。

  同为军工工程师,除了强度原因,王朝阳想不到为什么要使用五度脱模角。

  所以王朝阳可以肯定,巴雷特M82在设计过程中同样面临着枪管材料不足的问题,而增加脱模角度,是设计者的无奈之举。

  想到这一点后,王朝阳不由得暗自笑了起来,材料问题不仅仅是华夏军工的瓶颈,就算是先进如美帝的科技,也同样受此制约。

  或者换个说法,华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固然存在,但还没达到断档断带的地步,华夏认为是难的问题,在西方世界同样不好解决。

  反过来这就意味着,如果在基础学科方面华夏能够实现关键性突破,那完全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每每想到弯道超车这个词,王朝阳就会忍不住激动起来,因为他知道在不久的以后,弯道超车当成将成为华夏发展的常规姿态,那是一个大国底蕴和潜力集中爆发的体现,那么眼下这个机会有没有可能实现关键性突破呢?

  想到这里王朝阳不由得对洪所长他们那边的情况更加期待起来。

  虽然期待,但却催不得,因为王朝阳知道洪所长的性格,如果事情有进展,不用他问,洪所长会主动打过电话来的。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王朝阳一直在摆弄巴雷特M82。

  别人摆弄枪都是在靶场里,但王朝阳摆弄却是在他的办公室中。M82自从入了王朝阳手之后,就一直处于零件状态。

  其实优秀的作品总是会有许多发光点的,就比如在王朝阳眼中M82的设计整体非常合理,理念也比较超前,因为王朝阳在M82的结构中看到了模块化的设计理念。

  标准的皮卡丁尼卡槽只是表现形式之一,其他细节也无处不彰显着设计师的思想在里面。

  当王朝阳终于决定把M82组装起来并去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