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八十五章 帝国之殇(二)_后汉长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席卷东汉半壁江山的黄金大起义,给了许多平民出身的人改变命运的机会,不少人凭借自己的机谋血勇,从大头兵做到了别部司马。但在高兴之余,他们也隐隐察觉到,似乎无论自己再如何拼命,官职也是止步不前了。

  他们的感觉没有错,因为此时的帝国军队派系林立,山头众多。任何一个有抱负的人,除非出身世家大族,否则要想在马上博取功名,就必须倚靠一棵大树。否则,哪怕是惊才盖世,也断无升任校尉的可能。

  而如何站队,向来是一门比战争更深妙的学问,最明显的例子,便是西汉初期的韩信与叔孙通。前者被誉为“兵仙”,平生不知战败为何物,可最后却因刘邦的猜忌而丧命。

  后者是个十姓家奴(注:1)先后在秦、楚、汉三朝任职,期间昏招迭出,统一战争期间未立寸功,但在汉朝建立后,他却敏锐地抓住了刘邦急于树立自己权威的机会,一举翻身,当上了太子太傅不止,还成了后刘邦时代干涉朝政的诸多“老臣”之一。

  若是韩信在被萧何月下想追的时候便提前知晓自己以及叔孙通的结局,不知他又会以怎么样的心情,来回应萧何的相邀呢?

  皇甫嵩绝对是历朝统治者心目中,最为理想的军人,因为他心中永远装着“大汉”二字,心中装着,行动中自然是处处维护。正因如此,他对军中的“站山头”现象十分不屑,他本人更是没有一兵一卒的私兵,也从不与下属建立“依附”关系。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后来汉帝及董卓才能如此轻易地剥得他的兵权,而不至于激起反对的浪潮。

  但皇甫嵩的自律,非但没让僚属们自感忏愧,反而还给他们留下了巨大的空间,来肆意扩张自己的势力。

  按汉代的制度,自校尉起,便有独领一军作战的资格,因此校尉们在率领自己的部下抵达三辅前线后,便要去找皇甫嵩报道,由皇甫嵩根据情况或合编,或另派任务。

  不过校尉是世家豪门子弟才能担任的军职。而平民中的能力出众者,最多最多只能担任别部司马,但别部司马是同样能够独领一军的,因此按照规定,别部司马在将部下带到前线后,也应该向皇甫嵩报告,由皇甫嵩统一调配。

  但此时还有一项“潜规则”,那就是允许各将领、校尉拥有自己的私兵。因而这些既能打又没有背景的别部司马就成了大伙争抢的“香饽饽”,许多人甚至派自己的心腹家将守在路上,专门向“无主”的别部司马们抛橄榄枝。

  梁祯的军职,依旧是别部司马,但论实力,他麾下却有两千五百名战兵以及近九百名辅兵。甚至还超过了一些校尉,论功勋,梁祯从军四年,转战两千余里,地跨幽、冀、并三州,战功更是远超一些仅在兖州、豫州、南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