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五十七章 撤兵_后汉长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师,吴军善水战。我军多北人,故依攸之见,还是征辟江南名士,并以其为特使,劝降周瑜为上策。”荀攸当然能看出梁祯目前的困境,于是便趁着梁祯四下无人的时候,献策道。

  梁祯大喜:“此计甚妙。”

  于是,梁祯当即找来蔡瑁,让他推荐几个江左名士,一来是测试一下蔡瑁是否忠心,二来是希望通过蔡瑁的介绍,多征辟几个治国之才。

  蔡瑁当即举荐了三个人,一个是原刘表的部将文聘,一个也是刘表的部将吕常,另一个,则是独步江淮,以才辩见称的名士蒋干。这三个人,梁祯当然有所耳闻,于是便亲自修书三封,派三个使者,代自己前去拜谒这三人。

  蔡瑁等人告退后,梁祯又单独召见郭淮。

  “伯济,依你之见,张允此战,是力有不遂,还是心有不遂?”张允部打了大败仗,梁祯当然不可能装作没看见。但这处罚,也还是要尽量公平公正的。因此,如果张允是力有不遂,那降职数级,短期内,不再委他以大任就是。但如果是心有不遂,那就必须处死了,不然,如何让跟战死的将士瞑目?

  如果严格依据《汉军律》,张允部的溃败,郭淮也是有不可逃脱的责任的。但由于在大军出发前,梁祯特意嘱咐过他,不要干涉张允的任何作战部署,因此郭淮才不仅被“摘”了出来,还能尽可能真实地将当时的情况还原。

  “依卿之言,是这荆州降军,与我军心有隔阂?”郭淮的回答,令梁祯很是吃惊。

  “正是,若非如此,张允部亦不会在尚未正式交手之前,便先行溃败。”

  梁祯的拳头,慢慢地握紧了,因为他实在是搞不明白,这帮荆州降军,究竟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周瑜仅仅用了两轮试探性的箭雨,就能将他们吓得士气全无、只会抱头鼠窜。

  “太师,依淮之见,荆州降军,不宜再驻水寨。”郭淮的意思是,人心未定的荆州军,已经不能用了。因此,这直面东吴的水寨,只能交由梁祯带来的州郡兵来驻守。

  梁祯又何尝不是这么想的呢,但问题是,现在他的手中,除了荆州的几万降军外,就再没有一支,能够在水面作战的舟师了:“江北材官,不习水战,若是吴军强攻,当如何是好?”

  “太师,江北材官,虽不习水战,但仍可固守水寨。反观这些降卒,淮不敢细想。”

  梁祯一听,心中不由得“咯噔”一下,郭淮的话,不能算是危言耸听,因为这些荆州降军要是真的临阵叛逃,那对大军造成的打击,亦是毁灭性的。因为这乌林的地形,就已经决定了,一旦水寨被吴军攻陷,岸上的七八万梁军,便是瓮中之鳖。

  “这样吧,伯济。”梁祯在案几上摊开了舆图,“明日,你率三千军士,去周围,砍一些稻草、竹子、硬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