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六章 麻烦大了_辅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只是说说,没做啊!

  要不要上来就给我戴个高帽子,我真不想努力,更不想出名……

  李贤腹语不止,心情更差了。

  但不得不说,薛奎很有长远眼光,更是令人敬佩的一个人,不愧于北宋名臣的称呼。

  其人自入朝为官以来,无论是担任地方推官,还是莆田县令,陕西路转运使,都是有口皆碑、为民谋利的好官。

  甚至多年后,进入朝廷中枢,亦是不改初心。

  以至于在后世史册上,包括宋仁宗,田况,司马光都不吝称赞。

  当面听到李贤关于民生计的描述,外有好友兼同榜进士蔡茗的称赞,他对于十多岁少年的初次感官还算是不错的,乃至当面夸赞。

  但想到蔡茗信中描绘的少年性情,外有这些天的听闻,他生为长辈,亦不忘于前番敲打。

  为宋吏者,恪守官员职责是为其一,能擅于挖掘良才、潜心指导、使之为国效力,是为其二。

  薛奎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所以数月前,他因“举人失当”为御史弹劾以致罢官,只能说自身识人有误,但他却并不后悔。

  “没想到李家小郎君有这么多趣事……

  今次来到乾祐,还真是不虚此行!”

  和李贤垂头丧气的表情不同,一直充当石头人的赵元俨表情很精彩。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作为诗词爱好者,这句诗他也听过。

  记得传入开封时,那可是在文坛引起了巨大的震动,甚至皇兄当日见他时,都言之是个狂徒。

  任谁也想不到,就这句颇显狂妄的话语,竟出自一个小小少年之口。想是让那些人知道了,开封一定会炸开锅吧?

  心情舒畅之余,赵元俨大手一挥,也不顾忌薛奎就在身边,财气满满道:“相逢便是有缘,连薛公都言那特产经销之事有利于乾祐百姓。

  现在除了李小郎君已经募捐到的款项,还缺多少,赵某全都补上!”

  有,人,送,钱?

  脑中飘过四个字,李贤被人揭穿的阴霾马上消失,何况这薛奎是个方正之士,他对自己也没恶意,知道就知道吧!他又没做什么违法之事!

  心里宽慰了下自己,又一瞄,见薛奎对着胡成及上首的青年点头致意后,已经自顾自地走到对面的椅子,享受着仆从送来的茶水,对于那赵氏公子的话语没有什么表示,李贤的胆子顺道大了起来。

  他面向上首的赵氏公子哥,面上诚恳道:“李某谢赵兄慷慨解囊!”

  反正这人看起来和兄长差不多大小,又打算花这么多钱,叫句“赵兄”总归没有错,说不定还能拉近关系,多套点钱搞投资。

  底下知道赵元俨真实身份的胡成表情有些古怪,到是薛奎依然喝着茶水,另一只手轻敲着桌面。

  赵元俨对这李贤的一口“赵兄”叫的,愣了一愣。身为太宗皇帝之子,能和他称兄道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