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三章 河西之战(四)_辅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凉州,隋唐之时,即为全国三大经济中心之一。

  本地处于汉羌交界之地,民风自是剽悍。而凉州的精骑,更是闻名天下。

  到了宋太宗至道二年,吐蕃六谷部俯首称臣,凉州从行政意义上,再次回到了中原王朝的怀抱之中。彼时,凉州的西凉府下辖姑臧、神鸟、番禾、昌松和嘉麟五县地,治在姑臧。

  去岁,也是大宋的景德四年,党项人于内外夹击之下,占据凉州的六谷部先后失五地,彻底失去了西凉府。

  这也让大宋和西夏的边境矛盾冲突加大。

  守卫边疆的镇戎军将领曹玮,自景德元年上奏朝廷,言之党项危害,大宋西北之困境,欲使皇帝发兵伐夏后。至凉州破,连上三道奏疏,言及西北边陲之危机……

  可惜的是,皇帝赵恒当时只忙着泰山封禅,唯一可取的做法就是改变了对临近甘州的安西军的态度,放低了门槛,给予之援助……

  好消息在于,河西的“神迹”浮现,让皇帝认识到大宋的国运和河西挂钩,而之若不能依照天书之说,依上天的启示,拿回河西,恐将遭遇反噬。

  国运受损,或是违背天书遭受天罚,这对一向笃信上帝的皇帝赵恒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何况,河西祥瑞的广泛寓意,让赵恒自认为,上天是站在他这边的。

  当大宋的最上层达成妥协之后,一切都显得自然而然。

  何以为战?

  大军征伐讲究名正言顺。

  自李德明部众于西北的攻占,使民不聊生,包括近些时候,占领凉州的党项人对边境汉人的袭击,还有河西诸多大族的请求……让大宋有了足够的出兵理由。

  既而,河西战起。

  也就有了现在这种愈加复杂的河西局势。

  二月十九日,天阴,弱风。

  此时,

  昌松县,残破的城郭内外。

  气氛压抑,宋军和招募的羌人战士,沉默地搬运着城内城外的尸体,于城外的专门区域加以埋葬。

  于城内简单收拾的空阔区域,一位位伤员正哀嚎地接受着治疗,再往过看去,便是西军搭建起来的伙房之所,火头部的火头军们,神色略显麻木地蒸煮的饭食……

  距离火头军的营帐不远,便是昌松县衙。

  县衙之内,已亲临前线的寇准,正和他一同上任的秦凤路都部署司事曹玮等一行人商讨眼下的战局。

  曹玮于西北多年,可以说是现当下的西军将领中,最为熟悉西北情况的几人之一。

  甘州之破,让党项人有了全部的精力和实践来迎战奔袭凉州的宋军。

  众人商议的重点在于,西军接下来是攻是守。

  攻的话,即要在放弃修整,趁着党项人的所有部尚未赶至姑臧前,拼尽一切牺牲,拿下姑臧城。完成对西凉府的实际控制。但若这样做了,那宋军就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是杀敌一千自损两千!

  当下的西军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