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九章 帝崩于延庆殿_辅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教育。加上自入宫以来,李氏不断增长的见识,更重要的是,皇帝赵恒已经挑明了她的身份,自无需担心太多。

  而关于皇后刘娥的话语,即为皇太子的生母,那就必须为赵祯考虑。

  李氏微微低着的头,这时抬了起来:“皇后娘娘,太子已经长大了!”

  太子已经长大了!

  不是指太子年纪的长大,而是处事能力的成熟,尤其在近两年资善堂的学习磨砺下,不说成为一个能统筹全局的合格帝王,但成为一个能听取朝臣建议,自行判断处置的帝王是没有问题的。

  也就是说,赵官家若是有了个三长两短,皇太子赵祯又如何不能亲征?

  刘娥被李氏的话语给噎住了,正当她还想说些什么的时候,宫人传来消息。

  两府宰执,连同皇太子赵祯已经到了延庆殿。

  是日,在两府宰执和皇太子赵祯的见证下,一月的时间,已然骨瘦如柴,难得清醒过来的大宋皇帝赵恒,让参知政事李迪执笔,拟定了遗诏。并更换了宫门禁军首领……皇帝赵恒的多重安排下,此时,就算有人怀有异心,也别无办法。

  待之臣子和妃嫔离开,赵恒单独留下儿子赵祯,说道了半个时辰。

  出来时,皇太子赵祯满脸是泪,站立不稳。

  而自当日夜起,皇帝赵恒的病痛再次发作,又昏迷了过去。

  ……

  因海上的风浪,四日的功夫,等抵达登州港口,李贤便遇见了寻他踪迹而来的皇宫内侍。

  得知赵官家召他入宫的消息,李贤自晓得东京没出乱子,家中妻女儿子也当安全,大松了一口气。

  来不及休息,是日便骑着快马,往东京赶去。

  大宋历天禧四年十月二十九日,夜间亥时三刻,大宋皇帝赵恒,驾崩于延庆殿,时年五十三岁,在位二十三年。

  其本为宋太宗赵光义三子,母亲为元德皇后李氏,本名为赵德昌。

  尚少年时,赵恒即是聪慧,受到太祖皇帝赵匡胤的喜爱。于至道元年,被太宗皇帝册立为台子,改名赵恒。至道三年,登临皇帝位。

  即位初期,任用贤臣,勤于政事,开创了为世人知晓的咸平之治。后在景德元年,与辽国达成争议颇大澶渊之盟。于大中祥符年间,又因修建宫观,多为人诟病。但之接受了臣子的奏书,开海贸,办盐场,扩海师,亦是功过参半。

  转眼至天禧四年,终于一统燕云之地,恢复中国之故土。

  是年,驾崩。

  十月三十日清晨,在代表着皇帝驾崩的丧钟敲响的数个时辰后,日夜兼程的李贤等人终于是到达了东京城外。

  此时的东京城内外,随处可见百姓为帝国皇帝之逝,而披麻戴孝,悲伤之气,溢于言表。

  行至城内,所有的酒肆,歌坊全都主动关门歇业,每家每户门前,都系着白布……

  国子监的学子们,在皇帝赵恒去世后,难得于之今日,没有批评时政,而是组队于东华门之外,大声朗读皇帝赵恒生前所著的《励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