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四章 阻力从来都有_辅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官家叫我于此,是为了王监事上次和李贤商讨的国子监改制之事。”

  李贤沉着气道,见其余人皆做倾听模样,他稍微移动左脚,方便站的舒服些。

  “为何要改变国子监现在的教育模式?

  因为国子监的教学模式现在来看,并不特别突出,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力,也没有达到发掘各项才能者的目的。

  到不是说里面的直讲不好,恰恰是直讲先生都不错。且进入的学生也比大宋的普通学子高上一层。

  真正的问题出在教学方法上……”

  李贤的后一句话,到有些给包括他在内的国子监学生脸上贴金的感觉,反正王旦听过后,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讽。

  入国子监的学子,多是群酒囊饭袋,真正的家学渊源者,多不会将家中子弟送入其中浪费时间,多会送于家学或各地兴办的私人书院之内。

  想要改变包括国子监乃至天下官学的颓废之时,他这个宰执看的很清楚,一是他们商谈了一上午的经费,二是教学的人才。

  两方面,对于现今的大宋朝廷来说,都是问题。

  站在朝堂高处看,宋辽之战的后遗症还没彻底解决。由于连续多年的战争,全国死的男人太多了。

  眼下大宋男丁稀少,若是再次花费国库库存,自前几年后,又一次举国大规模兴办官学,行分科之制度,男人们都去读书了,又有多少男丁回去老老实实种田。

  大宋到底是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

  与其变,不如不变。

  这种决定,也是王旦在中书省内,同其余几个执宰共同商议的结果。

  要是官家问起他们中的任何一人,都要用理由搪塞过去。

  经历连年战乱后,大宋首先需要的是稳重发展。或者几十年过去,等国库丰富,人丁兴旺,再行考虑官学的发展也不迟。

  李贤和王旦这群人比起来,就像是初生的羊羔,闯入了狼群之内。

  很多时候,习惯以后世人的态度看待整个世界,思考问题也不会那么的彻底。

  比如修学校,实行分科分管制度,他只根据后世的模式提出了想法,无法考虑的太过深入。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没想过进入朝堂,甚至本意上连读书科举都不愿意参加,原因正在这里——他很清楚,他不是做官的那块料!

  天气燥热,李贤说的额头冒汗,不管王旭上书说了什么。趁着这个机会,有皇帝当面,他准备将自己对“高等学校”的看法全盘拖出,。免得以后有事了,皇帝又火急火燎的把他召入宫里。

  对于王旭把他牵扯进来,李贤也是有些生气的。

  他都想当个透明人,奈何每每还是暴露。

  接过内侍递来的一杯水,李贤喝了一口,缓缓放下,继续道:“分科,是因为术业有专攻,官家需要的是经世致用的人才,不可能全都来入仕,那样全都做官了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